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黄土文明的摇篮---庆阳窑洞

    信息发布者:feilitong
    2016-12-05 20:15:28    来源:宁县新闻中心   转载

     曾有人写诗赞扬窑洞:"远来君子到此庄,休笑土窑无厦房;虽然不是神仙洞,可爱冬暖夏天凉。" 走进庆阳,无论是平展展的平原,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区,都会看到一排排、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。

        庆阳人居住的窑洞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早在先周时期,庆阳先民就根据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理条件,挖掘不同形式的窑洞,构筑风格各异的庄院为住所。如今的庆阳,一些人家靠沟边,依山坡,就崖壁之势,挖掘窑洞而居,称为“崖庄”;有的村落,依山靠坡分布着一排排窑洞庄院,庄上有庄,窑上有窑,酷似拔地而起的“楼房”,人们称之为“架板庄”;在原区,窑洞庄院的建造别具特色,农户向平地下掘一个三四丈深的方方正正的大坑,再向四壁挖掘一孔孔窑洞,好像一个地下“四合院”,称为“地坑庄”。庆阳窑洞的建造,更是千姿百态。有坐落平原的窑洞,还有挂在崖面上的高窑;有各自成洞的独窑,又有相互串通,一明两暗的套窑;有的窑洞里还挖有拐窑,窑里有窑,洞中有洞;有用土坯砌成的土箍窑,用石料砌成的石箍窑,又有土坯、石料兼用砌成的“双料窑”;有的人家给箍窑顶上盖着青砖红瓦,远看是高大的瓦房,入内才知是舒适宜人的窑洞;有的人家在成排的箍窑顶上盖起了砖瓦房,上房下窑,别具一格;有的农户则在过去的庄院里,翻修了窑洞,盖起了新式瓦房和砖瓦盖顶的土箍窑、石箍窑,组成了“三合一”的庄院。

        “没有三十年不漏的瓦房”,却有数百年安然无恙的窑洞。窑洞以其经久耐用、冬暖夏凉、修筑费用低等特点与庆阳人民结下不解之缘。小时候,每逢黄昏,笔者都要在自家窑洞里甜甜地睡上一觉,梦中也能感受到斜阳抹过屋顶时的绮丽景象。金村乡木瓜园村一孔长60米,宽20米的窑洞令笔者大为惊叹。主人将窑洞分成三节:第一节居人,并排有两个大火炕,炕中间有过道,家具均置这间。第二节是饲养室,养着几头牛。第三节是仓库,贮藏粮食、饲料、柴禾等物品。环县车道乡一孔依山挖掘的深300多米、高80多米、宽70多米的窑洞,当地农民常在窑里碾麦。据说,这孔大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,却至今完好无损。

        庆阳人挖窑洞时要祭土地神(当地称为社神),闹鬼请阴阳先生,用五谷安宅,现代民间也有此习俗,他们挖窑洞时是要请阴阳先生的。窑洞的朝向要背风向阳,山要实在(就是窑洞门口要对实山,不能对山沟),以使家宅平安,家庭殷实。庆阳人勤劳、朴实、憨厚的性格至今不变,他们在庆阳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,千百年的习惯仍持续在他们身上。

        庆阳窑洞以其独有的建筑特色,吸引着国外的建筑专家。日本、加拿大等国家的建筑专家多次考察,亲身感受其中的乐趣。如今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农户离开窑洞,住进了房屋和楼房。许多窑洞已被填平或被复垦。越来越少的窑洞,愈显珍贵。作为人类建筑史上的遗迹,它已经受到格外珍惜和保护。(李纲陵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